2025年8月23日 星期六

水月宮的觀音誕(四)

五生:豬奶兩碗、豬
心、雞與鴨(水月宮提供)

 

二月廿一日白天迎榜文後,晚上除了有婦女會祭祀(與一般拜朝類似)外,尚有重要的投筶(珓)問神,關於神明回座及開齋(開葷)的日子,當晚投不到聖珓,隔日再投筶問之,直到神明准許為止。當投到聖珓,隔日就舉行觀音佛母與眾神回座,即將宮內的神像及香爐請出到宮外繞一圈後,神像回歸原位,香爐也在這時候回到後殿原位(之前“出座”時,已經將香爐請到前殿)。接著,是恭送水德星君和三位拿督公回去他們的廟(在布賴村內),並把宮內紅紙墨字書寫的臨時神位除下火化。無論是出座還是回座,一切神像及香爐都得捧出到宮外繞一圈再回到宮內,唯獨大伯公不出,蓋因他是宮內的保護神,必須駐守宮內維持守衛責任。神像及香爐回到宮內後再舉行一次“落馬祭拜”,落馬祭祀與拜朝不同之處,在於不拜飯及菜餚,其他都一樣。

水月宮的大伯公神位全稱是“金山福主福德本頭公公暨列文武尊神”。

開齋(葷)時祭祀天
地神明(水月宮提供)

翌日,就舉行盛大的開齋(開葷)儀式。早上9點“祭拜天地”。宮外搭起一座上下兩層祭壇,以祭祀三界神明,在請神時會拜請上中下三座神明,上座是高層神明,中座是仙姑姐妹諸女神,下座是金山福主、本頭公、開山地主、土地公,山神、拿督公、兵馬、生靈等地級神。供品主要有生豬(剛鬣)生羊(柔毛。頭尾及四肢保留著其毛髮)各一頭,兩副三牲(煮熟的豬肉、雞和鴨),齋素、果品、糕點,還有五生五熟。五生是豬奶(乳房)兩碗、豬心、雞鴨各一隻(雞鴨頭尾身體等部位保留著羽毛)。五熟是煮熟的豬腸、豬肺、豬腎、豬肝與豬舌。祭祀儀式與“三獻禮”一致,宣讀的《祝文》更加長。過後是“宮內祭拜”。供品為三牲(煮熟的豬肉、雞鴨各一隻),生豬一頭、燒豬一頭、齋素、果品、糕點等等。主持的先生(謝國彪)負責向神明簡單禀報今日開齋云云。再來是“送神儀式”,即把臨時供奉的神位,即大將軍、風火院、監齋爺、先賢公全恭送走,把紅紙墨字的神位撕下焚化。每個儀式的均有奏樂及敲鑼打鼓。開齋了,隔天也到水德星君廟去拜開齋(葷),供品有三牲,拿督公則是一隻雞。在戶外祭祀時,最上層的供桌掛著一對“長錢”(類似福建人的篙錢)。

開齋祭祀必須有生
羊及生豬(水月宮提供)

這些牲醴(豬羊雞鴨等)都會插上一把刀,那是給神明用來割切肉類,也會放上一些鹽在旁供神明切割肉類蘸來吃。另外有三小蝶的“饌”(雞胗、鹽與薑片),用於三獻禮。每一獻都必須採用一碟饌一杯酒。

晚上七點,再到郊區“賜孤”,儀式與之前一樣,不過這次的祭品是葷肉的,而且不點油燈。

水月宮有個特別的“三朝祭拜”。主要是將題緣者的名表及榜文送上天庭。在開齋的第三天半夜四五點進行。與祭拜天地儀式大同小異,只不過不讀祝文,沒三獻禮。供品中有生豬、金豬、三牲、齋素、果品、糕點等,沒生羊。過後舉行宮內祭拜,有生豬、金豬、齋素、果品、糕點等。儀式進行時,有奏樂、敲鑼打鼓。“主角”是一頭紙糊扎的高大白馬,最後把它請到外面,把所有寫在粉紅色的題緣者的名表,連同榜文放在馬背上一起焚燒,祈求把這些文牘送往天庭,呈上給神明閱覽。早期祭拜天地是採用豬頭、豬尾與豬腳,這是客家的傳統供品。祭祀後,出席者獲得一包水果、觀音八卦布符、一封紅包。

開齋祭祀的雙層祭
壇(水月宮提供)

三朝祭拜也是慰勞宮方的工作人員。這些供品過後拿去烹煮,煮出多道客家菜餚。諸如:豬肉內臟炒冬粉、必酸(豬頭皮、排骨、豬耳朵、豬腳等,與酸梅醬、番茄醬、辣椒白斬雞醬一起煮)、方肉、三家人(豬肉、鴨肉與雞肉煮大頭菜乾)、酸芥菜湯、炒燒肉、酸梅木耳鴨。下午四點大家一起品嚐。

 

《星洲人》電子報專欄,文:李永球,圖:水月宮提供,2025723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