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23日 星期六

水月宮的觀音誕(四)

五生:豬奶兩碗、豬
心、雞與鴨(水月宮提供)

 

二月廿一日白天迎榜文後,晚上除了有婦女會祭祀(與一般拜朝類似)外,尚有重要的投筶(珓)問神,關於神明回座及開齋(開葷)的日子,當晚投不到聖珓,隔日再投筶問之,直到神明准許為止。當投到聖珓,隔日就舉行觀音佛母與眾神回座,即將宮內的神像及香爐請出到宮外繞一圈後,神像回歸原位,香爐也在這時候回到後殿原位(之前“出座”時,已經將香爐請到前殿)。接著,是恭送水德星君和三位拿督公回去他們的廟(在布賴村內),並把宮內紅紙墨字書寫的臨時神位除下火化。無論是出座還是回座,一切神像及香爐都得捧出到宮外繞一圈再回到宮內,唯獨大伯公不出,蓋因他是宮內的保護神,必須駐守宮內維持守衛責任。神像及香爐回到宮內後再舉行一次“落馬祭拜”,落馬祭祀與拜朝不同之處,在於不拜飯及菜餚,其他都一樣。

水月宮的大伯公神位全稱是“金山福主福德本頭公公暨列文武尊神”。

開齋(葷)時祭祀天
地神明(水月宮提供)

翌日,就舉行盛大的開齋(開葷)儀式。早上9點“祭拜天地”。宮外搭起一座上下兩層祭壇,以祭祀三界神明,在請神時會拜請上中下三座神明,上座是高層神明,中座是仙姑姐妹諸女神,下座是金山福主、本頭公、開山地主、土地公,山神、拿督公、兵馬、生靈等地級神。供品主要有生豬(剛鬣)生羊(柔毛。頭尾及四肢保留著其毛髮)各一頭,兩副三牲(煮熟的豬肉、雞和鴨),齋素、果品、糕點,還有五生五熟。五生是豬奶(乳房)兩碗、豬心、雞鴨各一隻(雞鴨頭尾身體等部位保留著羽毛)。五熟是煮熟的豬腸、豬肺、豬腎、豬肝與豬舌。祭祀儀式與“三獻禮”一致,宣讀的《祝文》更加長。過後是“宮內祭拜”。供品為三牲(煮熟的豬肉、雞鴨各一隻),生豬一頭、燒豬一頭、齋素、果品、糕點等等。主持的先生(謝國彪)負責向神明簡單禀報今日開齋云云。再來是“送神儀式”,即把臨時供奉的神位,即大將軍、風火院、監齋爺、先賢公全恭送走,把紅紙墨字的神位撕下焚化。每個儀式的均有奏樂及敲鑼打鼓。開齋了,隔天也到水德星君廟去拜開齋(葷),供品有三牲,拿督公則是一隻雞。在戶外祭祀時,最上層的供桌掛著一對“長錢”(類似福建人的篙錢)。

開齋祭祀必須有生
羊及生豬(水月宮提供)

這些牲醴(豬羊雞鴨等)都會插上一把刀,那是給神明用來割切肉類,也會放上一些鹽在旁供神明切割肉類蘸來吃。另外有三小蝶的“饌”(雞胗、鹽與薑片),用於三獻禮。每一獻都必須採用一碟饌一杯酒。

晚上七點,再到郊區“賜孤”,儀式與之前一樣,不過這次的祭品是葷肉的,而且不點油燈。

水月宮有個特別的“三朝祭拜”。主要是將題緣者的名表及榜文送上天庭。在開齋的第三天半夜四五點進行。與祭拜天地儀式大同小異,只不過不讀祝文,沒三獻禮。供品中有生豬、金豬、三牲、齋素、果品、糕點等,沒生羊。過後舉行宮內祭拜,有生豬、金豬、齋素、果品、糕點等。儀式進行時,有奏樂、敲鑼打鼓。“主角”是一頭紙糊扎的高大白馬,最後把它請到外面,把所有寫在粉紅色的題緣者的名表,連同榜文放在馬背上一起焚燒,祈求把這些文牘送往天庭,呈上給神明閱覽。早期祭拜天地是採用豬頭、豬尾與豬腳,這是客家的傳統供品。祭祀後,出席者獲得一包水果、觀音八卦布符、一封紅包。

開齋祭祀的雙層祭
壇(水月宮提供)

三朝祭拜也是慰勞宮方的工作人員。這些供品過後拿去烹煮,煮出多道客家菜餚。諸如:豬肉內臟炒冬粉、必酸(豬頭皮、排骨、豬耳朵、豬腳等,與酸梅醬、番茄醬、辣椒白斬雞醬一起煮)、方肉、三家人(豬肉、鴨肉與雞肉煮大頭菜乾)、酸芥菜湯、炒燒肉、酸梅木耳鴨。下午四點大家一起品嚐。

 

《星洲人》電子報專欄,文:李永球,圖:水月宮提供,2025723

2025年8月17日 星期日

牽人車的故事

程霜雪在剪掉滿清辮子
前拍照留念

 

人力車是我國早期的交通工具,曾經訪問過太平島程德才老先生,講述其父親做這行生意的經過,多年前記錄下的手稿,如今整理成文與大家分享。

其父程霜雪(?-1954),祖籍福建南安十二都,二戰前在太平做“人車”(黃包車、人力車)生意,也就是專製造人車,讓“人車伯”(人力車夫)租下,在街上載客賺錢。人車伯一天大約會賺取34角錢,但他們多數嗜食鴉片,通常一日抽兩三次鴉片,一次12分錢,扣去飲食其他開銷,所剩無幾,經常沒錢交人車的租金,有時候這些人車伯就把人車拋棄在路邊,人也消失不見了。其父往往得到外去把車尋找回來。最後做到生意都虧本倒閉。

人車全是自製的,輪子鐵製,套在車軸上。由於馬路是石頭鋪設成,上面再鋪上一層細沙,或是泥土路,崎嶇不平,車子在上面走動,顛簸震動很大,輪子經不起抖動會脫離車軸,必須以鐵鎚把輪子捶打進去,所以,人車伯牽走了一段路,就停下捶打輪子。程德才說那時候的人有點笨,其實只要在車軸尾端處加個橫輻,就能阻止輪胎脫離車軸。

一般的人車伯吸食鴉片都骨瘦如柴,倘若乘客是個胖子,若是他坐上去又躺在椅背上,可能失去重心導致車子從後翻倒。後來人車改為踩踏的“三輪車”,不再牽動,人車就消失了。

另外,程德才也講述昔年太平的馬車。馬車分兩種,一是“馬車”,車廂內兩排座位,一在前,一在後,乘客坐上去,面對面相望。馬奴(馬車夫)在外駕車,其椅子高高在上。一為“峇義”,車廂內僅有一排座位,面向前,馬奴在外駕車,其椅子較低。昔年的馬車分為單馬或雙馬。主人座位下有個“踏板”,腳踏下去外面的鈴就會饗,饗一聲表示停車,兩聲則開車。太平有位有錢人家叫做“葉阿目(記音)”,德才曾經“隆幫”他的馬車到新港去走走看看。

程霜雪逝世於19541225日,歸葬太平福建公塚。遺下妻子陳秀賀,兒子德龍、德才。陳秀賀是福建籍的本地娘惹,是一名“先生嫲”,專治兒童奇難雜症,通常採取“放根”療法。怡保一位錫礦富豪,經常帶孩子來給她治病。

程德才受英文教育,畢業後“食政府頭路”(當公務員),月薪340元,其一位親戚叫他別做了,出來做生意。於是他就做生意,最後在太平保谷亞三開一間“樹奶店”(橡膠店),買賣橡膠。

福建話把“人力車”與“三輪車”,都叫做“人車”,分別在動詞,“牽人車”指拉動的人力車,“踏人車”則為以雙腳踏動的三輪車。

 

專訪:程德才,太平保谷亞三,1991118日(當年他80歲);第二次專訪他於199622日(當年他85歲),媒介語:福建話。其去世日期不詳。

 

《聲匯八方》八度空間華語新聞電子報專欄,圖文:李永球,202585

水月宮的觀音誕(三)

五頂神轎到河上流戲水
洗淨污穢

 

上期提到水月宮遊境,全體到草場集體膜拜後,就沿路走回水月宮,在到達路口牌樓處,就有幾個人派送紅包給每個參與者(兩元)。回到宮內,香爐回歸原位,觀音佛母也歸位,所有陣頭結束活動。唯獨五頂武轎,及大媽、二媽、三媽(三位媽祖)及譚公仙聖、叔婆太五位神明,改乘坐皮卡車前往內陸的河流,年輕人把轎子全抬進河裡戲水,人神共樂,洗淨一切污穢。結束後回到宮內,譚公仙聖及叔婆太歸位,剩下三位媽祖再乘坐皮卡車,巡遊布賴村全境,去到家家戶戶給人們膜拜一番,以求平安興旺。布賴村人口不多,但遍布在各個地方,距離相當遙遠,靠行走十分困難,只能乘車進行。

遊境隊伍到了路口就得祭煞


遊境隊伍每到路口,都得進行“制煞”(祭煞),以消除地方上的凶神惡煞,保佑人畜平安無事。由一人持一個竹編織的平底筐,上面擺放著米、符咒、焚燒木塊的小陶爐、小木塊、小塔香、短劍及金紙,到了路口處,由人手執短劍,穿插上數張符咒,點燃後向前虛畫符咒,最後撒米,放炮完成了制煞儀式。

當遊境隊伍經過各個街道時,會有善信從家裡或店裡走出焚香祭拜,並把香枝插進爐內,也有要求對換香枝,即插上三枝香,又討取爐內三枝香回插在家裡香爐裡,而隊伍負責人也會贈送符咒給祭拜者。最後回到宮內結束遊境。

“賜孤‘場景

晚上進行“賜孤”(祭拜孤魂野鬼),宮內成員乘車到郊外一個空地。在地上鋪上塑料布,前段擺上多盞茶及油燈,油燈是以前先民吃鴉片必須的器物,當今雖然沒人吃鴉片,但依然保持祭燈的傳統。再把飯菜與紙錢倒在其後,塑料布的前面設有香燭架,一碗茶,三碗酒,一盤的餅乾、荖葉檳榔和傳統煙草,一盤的齋素(冬粉、金針、黑木耳、腐竹)。在謝國彪先生唱諾念道:恭請本境過往老前輩、老甲必丹、老村長,叔伯兄弟、叔婆姐妹等到來饗食祭品,領取紙錢元寶,保佑大家平安興旺云云。亦有奏樂與敲鑼打鼓。

賜孤共舉行兩次,本次是拜素品,開葷時再拜一次,則是祭以葷肉了。

二月廿一日下午舉行“迎榜文”儀式,即把榜文墨字寫在一張大紅紙上,安置在桌子上,並將觀音誕期間善信題緣的芳名逐一抄錄在粉紅色紙上,放在榜文之下。榜文上以兩大疊金紙插上金花壓著並捆綁起來,另外是三枝香的木架,連同觀音佛母天上聖母靈符及一對古金花(代表金花夫人),一起捆綁在另外一張桌子上,其餘的旗幟、執事牌、引路王、開道鑼、鑼鼓隊等,如同觀音巡境一般出遊,不過全都乘坐摩托或汽車(以前是步行)一起遊境,只遊到學校為止,不走布賴整個村。回到宮內同樣獲得一封紅包。並把榜文張貼在榜上,插上一對金花,立在宮內。

迎榜文後就在宮內展示

迎榜文是將善信們捐款題緣之善舉寫在榜上,慶祝觀音聖誕之日,祈求大家平安興旺。榜文云:“……吉蘭丹之金山呀鏬,時植仲春之令辰逢寶誕之期,諸善信男婦老幼喜題善緣,今日名標金榜,飛騰玉宇,頂禮三千世界,廣種菩提之樹……慈光纏爛,祈招五色之祥,疫癘妖邪,皆正於無邊之法,豺狼虎豹,息歸烏有之鄉,捍災患於斯土,得扶合境士農工賈,共享昇平之福,男婦老幼同臻樂利之康,風調雨順,國泰民安,合境安寧,洲府太平,廣種福田之利福悠……”

觀音聖誕,捐款題緣,金榜題名,遊街慶祝,人人有份,不亦樂乎。題個緣,獲得金榜題名,大家都很興高采烈啊!

 

《星洲人》電子報專欄,圖文:李永球,20257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