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0月3日 星期四

喪禮上的斷梳

 

圖中老先生進行“斷梳”,將一半的梳子取到家外丟棄







         在網絡上看到有人發表一個年輕婦女在丈夫喪禮上,被要求進行“分梳”儀式,即將一把梳子折斷,一半放進棺木內,一半由未亡人丟棄,即站著背往後拋去,頭不能回看。在進行儀式時,她被要求說出“大家各走各路,互不相干”,她覺得這樣講很難受,彷彿與夫斷絕關係,她說不出口,改說“你好好走你的路,我也繼續好好走我的路”。有人以“夫妻不可相送”為由,勸阻她送夫的殯,不過她堅持送殯,不想留下遺憾。此外,文中說“分梳”是“斷絕感情”儀式,是近代社會的喪葬文化,象徵婚姻完結,各走各路。斷絕感情的儀式尚有在棺內放“絕情物”如煮熟的雞鴨蛋或石頭,暗示雞蛋孵出小雞或石頭爛掉,夫妻才會相見,其實就是希望逝者可以放下,不要牽掛糾纏活著的伴侶。大多時候是丈夫去世,妻子來執行此儀式……希望年輕妻子可以再婚展開新的生活云云。

         這裡對有關的三個民俗事項做詮釋,一、分梳儀式;二、棺內物件;三、妻可送夫殯嗎?

         一、分梳也叫“斷梳”、“折梳”。即把梳子折斷,一半放進棺內,一半由配偶取到外拋棄。這是古時候的風俗,進行這項儀式不是斷絕感情,更非僅是妻子進行此俗,過後妻子可以再婚。這主要是勸解逝者不要執著,生死有別,安心離開而去,不要再對配偶念念不忘地糾纏,甚至帶他(她)“走”。傳統上配偶過身,夫妻中活著的那一個,不論男女都得進行斷梳。至於儀式裡講的話,是由殯儀工人代說:“夫妻若要相見,必須找到另一半的梳子才可以見面”逝者因為找不到另一半,因此無法再糾纏配偶,此俗不含可以再婚的民俗作用,主要是苦勸逝者亡魂不要執著,陰陽本不同世界,應該走去祖先世界,無需再留戀陽間愛人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二、棺內放煮熟的雞蛋有何含意呢?這是古俗的“雞枕”。雞枕是三角形的枕頭,內塞滿紙錢,給逝者當枕頭,枕頭左邊插雞羽,右邊插竹葉及煮熟的雞蛋,含義是雞(羽)會啼叫,竹葉開花及雞蛋孵出小雞,逝者才能與陽間親人相見。背後意思是告訴逝者,人已死亡,不可能復活與陽間親人(兒女親戚)相見,應該前往祖先的世界去與他們相聚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三、妻可送夫殯嗎?以前的時代,是不允許夫妻彼此送配偶的殯,無論是夫送妻抑或妻送夫,均是不允許。甚至長輩也是不被允許送晚輩的殯,理由是擔心送者過於悲痛欲絕大哭,導致身體精神受到嚴重的傷害,甚至因而崩潰虛弱昏厥而危害到生命。古代的人對於失去配偶會如此悲傷,尤其女性,主要是丈夫是靠山,女子無工作無收入,失去了丈夫不僅失去經濟來源,也失去了依靠,從此在家裡得靠丈夫兄弟或夫家族的援助過活,多少會受到欺負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無獨有偶,印度民俗也有女性不能送葬的風俗,因爲在以前曾經發生送至親火化時,她們跳入火化屍體的篝火中殉葬。從此就有了女性不可送殯之禁忌。但我們的傳統喪禮上是不用火葬,所以不曾有過跳火殉葬之事發生。台灣楊炯山著《喪葬禮儀》裡有另一個說法,即丈夫或妻子送配偶的殯,如此日後萬一再婚,可以不受配偶靈魂糾纏不清。這也就是說,台灣人並沒規定不可送配偶之殯。倘若有意再婚者,還得送葬免得被配偶靈魂牽絆難安。當今社會夫妻相送殯的情況偶爾會有,畢竟現今的人對於死亡看得比較開,不過倘若會過度悲傷者,不妨考慮是否承受得住。若否,那就沒問題了。

 

《星洲人》電子報專欄,圖文:李永球,202494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