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1月4日 星期二

指路牌禳解將軍箭

 

在路口處發現一排指路碑

來到貴州,獲得友人黃曉輝的熱情接待,除了驅車載我去織金洞外,也為我報名參加一個三天旅行團,以及叫一輛滴滴載我到六十公里外的玉冠山旅遊。

當我參團時,第二天在安順市區一帶的賓館住了一宿,準備翌日前往黃果樹瀑布遊玩。當天傍晚時分,我走出賓館附近散步,在一個十字路口發現一排十多個石碑,乍看之下以為是墓碑,患有“墳墓喜愛症”的我,即刻精神抖擻趨前觀之。近觀之下,發現原來都不是墓碑,而是命犯“將軍箭”者的“指路碑”。

整排指路碑立在十字路口處

這裡抄錄兩塊分享:“指路碑。下民姓氏某某室人某某,所生孩童某某下地犯將軍箭。左走雙陽,右走白岩,上走安順,下走普定。弓開弦斷,箭來碑擋。公元2024年農曆冬月三十日立”、“將軍箭。公元二零二三年八月二十立。長命富貴。東走安順,南走雙陽,西走普定,北走白岩。信人某某奉祀”。碑文琳瑯滿目,數種寫法不同,顯現各師各法。有些不具姓名,或簡單文字少,有些刻有道教的“諱”字。

所謂將軍箭,是“小兒三十六關煞”之“將軍關”。從出生的八字可算到是否冲犯將軍箭(關),網上資料極多,大家可上網查看。犯將軍箭口訣:酉戌辰時春不旺,未卯子時夏中亡,丑寅午時秋並忌,冬季亥申巳時為殃。一箭傷人三歲死,二箭須教六歲亡,三箭九歲兒難活,四箭十二歲身亡。《通書》裡的〈二十六關煞〉之“將軍關”,有個簡單的推算法:“凡辰酉戌年未時生人犯此,忌見弓箭,二歲亦忌流年中箭”。民間說法冲犯將軍箭極兇,幼年常生病、或會殘疾或夭壽早死,嚴重者則克死親人。冲犯者不可進入供奉有帶弓箭等武器的神明之神廟,過了十六歲童限就不避忌了。傳統以為過了童限,“將軍箭”會逐漸消失殺傷力,傷害漸漸減少或消失殆盡。命犯將軍箭者,通常都前往神廟找師父或道長作法禳解,通常以折箭或斬箭方法處理之。

犯將軍箭的孩
子立指路碑

網上百度百科指出,立指路碑風俗盛行於中國一些地方。傳說“倒路鬼”張五郎喜歡迷惑行人,他持一副弓箭,被他射中者,就會原地打轉或走錯路。犯將軍箭者立下指路碑,不僅為自己斷弦擋箭,也給行人指示正確的方向,祈福兼公益一舉兩得。

劉還月著《台灣黃曆完全解密》:“……犯了此關的孩子,小時候最好不要帶到武神的廟中,如此便可避開刀箭,但孩子二歲的流年,又犯了刀箭,就必須祭刀箭以為破解了。民間祭刀箭的方法,要備妥將軍錢,同時紥一個草人當替身,將孩子生辰八字寫在草人身上,再用竹弓和竹箭象徵性地射過草人後,連同將軍錢一起燒化便可。”

上述的“指路碑”即為其中之一的禳解法。指路碑也叫擋箭碑,碑上刻寫有關者姓名,以及立碑處的左右前後地名。一些在立牌時,先將寫著有關者的姓名八字的紙條,在十字路口處找個地方挖個小洞,先將紙條埋下再立起碑。

犯將軍箭者立碑禳解之

網上關於將軍箭禳解法尚有數個:如穿戴銀質“克將軍箭用盾牌”;佩戴桃木做的小“將軍箭”;穿戴金匠打造的“剪刀”;以桃木做的弓,楊柳木做的三枝紅布繫綁的箭,朝北方射出後,弓就丟棄在地上,頭不回離開現場。凡是穿戴的破解將軍箭之器物,過了童限即可取下。

馬來西亞也有不一樣的禳解法。訪問了太平市“南天香”的嚴師父,他說一般上得先進行“過三十六關大解,然後再“補運”,最後將“三枝箭”折斷,便可化解矣。不同的禳解法,顯出各地百花齊放的民俗特色。

 

《聲匯八方》電子報專欄(八度空間華語新聞)圖文:李永球,20251022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