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1月19日 星期三

怡鬱最後一家華人

黃選吉
黃全和

霹靂太平北部的峇都古勞區內有個小村鎮——怡鬱 (Ijok),它與司南馬、玲瓏兩地接鄰。村裡有兩三條大街,數十家店鋪,附近村落住著馬來同胞。目前村裡大街只剩下一家華人居民,其他皆為馬來土著同胞的商店。這家華人兩兄弟為黃選吉與黃全和。其祖父黃千財早年從福建安溪移民到馬來半島,祖母蔡秀春。父親黃金生,母親尤亞琪,育有他們四男二女,即全安、選吉(全吉)、全福、全和,阿英、愛花。父親原本在霹靂的新板里馬(霹靂峇眼色海北部)務農,向馬來同胞租地栽種稻米。

選吉出生於1962年,全和出生於1971年。1965年,其父親舉家搬遷到怡鬱居住,也是租地種田兼買賣野味,即獵人打了山豬或捕抓水雞(田雞)賣給其父,其再轉售給餐館等客戶。選吉與全和兩兄弟稱,小時候怡鬱大街有約十家華人,三家是雜貨店兼買賣樹膠,兩家黃姓福建人,一家蔣姓廣府人,其他為腳車或摩托店,也有四五家華人純是住家,沒做生意的。由於怡鬱是個小地方,隨著橡膠業的式微,鄉村經濟的衰落,於是華人逐漸搬離了此地。

當今他們兄弟在大街上經營摩托修理店,店房是向馬來同胞租的。摩托店是其已故長兄全安,約在三十年前所開創,註冊商號是“怡鬱摩托店”,但沒掛上招牌。村鎮上還有四五家馬來同胞經營的摩托店,生意各有各自的客戶。他們兄弟的摩托店,每天修理的摩托不超過十輛,均為熟悉的少數馬來顧客,通常店門都不開,熟客上門皆會主動敲門。他們也繼承父親的野味行業,擁有執照買賣山豬與水雞(田雞)。一般上,獵人打了山豬,就叫他們載去售賣,他們會補貼一些款項給獵人。

水果季節時,在店外售賣水果

此外,他們也買賣水果,包括季節性水果及野果等,通常由馬來同胞採摘來賣給他們。季節性水果如榴蓮山竹生產時,他們會在店門外售賣,一些過往的路人被吸引便停下購買。諸如香蕉、黃梨、臭豆、榴蓮(甘榜)、山竹、魯古、朗煞、紅毛丹、嫩椰、麻占(buah macangbuah bacang)、藍黎(Buah lambai)、山栗子(buah perah)、淡貝(buah tampoi)、山紅毛丹(pulasan)、緬甸臭豆(buah jering)、果賴(buah keduakbuah kerdas)等。果賴屬於季節性野果,青皮長條狀,打開果皮裡面有五或七八顆的果子,一般都直接食用,脆甜可口,不過味道宛如“臭豆腐”,一些人可接受不了。山栗子也屬於野果,煮熟剝殼,裡面的果肉飽滿,美味可口,若是生吃,可能會引起噁心或頭暈症狀。

廢鐵燒焊成為有用器物

閒暇時,兄弟倆就廢物利用,以廢棄輪胎、摩托廢鐵等製造器物。廢鐵是燒焊成為可使用的器物,如圓桌可用作擺放榴蓮等水果;廢輪胎則做成大型的水果如榴蓮、黃梨等,這些都擺在店外五腳基處,一些路過者看到喜歡,則下車購買之,價格約百多至數百令吉之間。

怡鬱村鎮的華人少,附近有個“連登班央”(Redang Panjang)新村,那裡有比較多的華人居住,而且有家“怡鬱華文小學”(SJKC Redang Panjang,Batu Kurau),學生人數逐年減少,僅有數十名,屬於微型華小。近年,連登班央華人村民成立了一座大伯公廟,乃村內及附近一帶唯一的一座華人神廟。與怡鬱不同的,連登班央華人以廣西居多,也有一些廣府人,也有多家華人商店。至於印度裔則居住在連登班央附近一帶,怡鬱村沒印度裔。

 

《星洲人》電子報專欄,圖文:李永球,20251018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