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

陽朔古墓與美食

陽朔古墓,造型特別

 

廣西陽朔風景聞名天下,在當地友人小明(Simon)、張世清的帶領下,乘坐摩托走街串巷,進入非常偏僻遊客稀少的地方去,品嚐當地各種美食。小明夫婦在當地經營一家“咖們”民宿與一家咖啡館“鐵嶺村76號”,售賣精品咖啡。

陽朔的喀斯特地貌與我國怡保同類型,不過特色在於此處喀斯特小山丘形狀特異,當地農民在平地廣種稻米等農作物,河流在山丘間流淌。只見平地的農田與隆起山丘融合一起,配上河流及竹筏川行其間,青山綠水,農田竹筏,景色如詩如畫,單單這些就非常吸引遊客了。喀斯特山丘不容易攀爬,為了讓人們能夠上山觀賞喀斯特地貌,當局在“如意峰”建立纜車,果然吸引眾多遊客上山觀賞奇峰異石,居高臨下俯瞰,的確是不一樣的感覺。

印象劉三姐以大自然為舞台

久聞“印象劉三姐”大名,這次特地前往觀賞。觀眾席上爆滿,舞台就在觀眾席面前的大自然漓江及喀斯特山丘,以漓江為舞台,山丘為背景,別有一番風味。當夜幕降臨時,節目便開始,遠處山丘打上燈光,耀眼奪目,江面就是舞台,演員乘坐船隻或竹筏表演,熟悉的山歌,傳統民族服裝,優柔舞姿、古老的漁農生活,牛、鸕鶿(一種會捕魚的鳥),配合燈光、火把及長布道具等等,場面浩大,目不暇給,展現了古民俗及新科技的結合。

來到廣西及貴州,當然免不了尋找墳墓。陽朔與貴陽的方言均屬西南官話,墳墓造型也同類型。即墓前豎立一塊墓碑,有些雕刻精美,有些簡單。墓背凸起,呈圓形,墓背四周邊沿的墓圈,由不規整的大雜石堆砌約兩三尺高,也有採用洋灰或規整石塊築造。這種造型墳墓在馬來西亞未曾見過,雖然我國也有大雜石堆砌的墳,但造型不一樣,可見此種造型沒被引進到我國。在市區內,有三座古墓,因為道路擴建而遷移在路邊而保留下來。

山丘、河流、農田,形成美麗的風景畫

其中一座是王子壽夫婦墓,墓碑重立於2001年,墓誌“……北宋建隆十九年公元九七八年終……”可是查看中國歷代紀元表,卻沒建隆十九年,公元九七八是北宋太平興國三年,華夏紀年與公元對不上,真的耐人尋味!另兩座是:明朝的王學朝例大夫夫婦墓,嘉靖廿三年進士(1544),2003年重立墓碑;明朝王柱夫婦墓,隆慶元年(1567)進士,墓碑重立於2001年。三墓橫排,一對石馬古樸滄桑立於墓兩旁,古墓今猶在,人事卻已非!

螺螄粉,廣西道地小食

廣西陽朔美食多,來到這裡當然不想錯過螺螄粉。螺螄粉原為廣西柳州美食,是以螺螄(當今多採用淡水螺)熬煮高湯,採用當地米粉(粗米粉),佐料為醃製酸蘿蔔、豆芽、菜豆、木耳、黃瓜、炸花生、豆皮、辣椒、花椒、肉、芫荽、蔥花等等,味道清香酸辣。張世清則請我吃“草魚”(烏草魚)與番茄、青蔥煮成的魚湯,那是在一個偏僻的小地方,靠近山丘,這家農家菜館建在湖水上,底下湖水清澈,大草魚在水裡游動,有山有水有魚,在此吃飯實在愜意。
廣西油茶

廣西油茶原為瑤族食品,但已被作為美食在市面推廣了。油茶是以茶葉、薑等食材擂打成汁,加上豬油、鹽巴煮成湯,配上炒米花、花生、芫荽、蔥花等食之。味道辣中帶苦又咸,受不了的不妨加些糖。承蒙當地友人占君宴請品嚐油茶等美食,他是少數回流到鄉下耕種稻米的年輕人,並且很成功,引起各界的關注。

 

《聲匯八方》八度空間華語新聞電子報專欄,圖文:李永球,2025109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