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2月8日 星期三

十二月廿五接玉皇

 

十二月廿五接玉皇(圖片取自新加坡道教協會玉皇宮)

         農曆十二月廿五日有個“接玉皇”的節日,鮮為人知。很多人對此節日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,它在我國不曾流行,老一輩福建人偶爾會提起“天神下降”,就是此節日了。

        《中國風俗辭典·接玉皇》條目云:“舊時漢族民間祭祀風俗。流行於南方一帶。夏曆十二月二十五日,相傳為玉皇下降察人善惡之辰,民間各家各戶均設香案迎接,故名。明劉侗、于奕正《帝京景物略》:‘廿五日,五更焚香楮,接玉皇,曰玉皇下查人間也。竟此日,無婦嫗詈聲。’”。這段記錄說明了是日乃玉皇下降視察人間善惡之日,民間設香案迎接之,婦女們都不敢咒罵。

         繪圖閩南語長篇小說《夢棋緣》:“廿五日,是玉皇大帝接到竈神報告後,派遣天神下凡調查民間善惡虛實的日子。一早,鄭巧慧和相箱娘各在廳前擺設香案,恭迎天神;又在觀音佛祖神前燒金紙。鄭巧慧迎過天神,又來翁家,二人交談片刻,臨走交代說;‘箱娘啊,天神下降來調查,你們母囝都要會記得;今日,不可殺生,不可損壞碗盤器具,不可和人冤家吵鬧;才莫觸犯著天神!’相箱娘緊緊牢記,成天將兒子看住,深怕他做錯了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 林明義主編《台灣冠婚葬祭家禮全書》:“十二月二十四日是‘送神’日,所有地上的神都要升天向玉皇大帝報告,等到隔年的正月四日再到人間來,傳說,二十五日天上會有代理神下降,監視人民的行為,故本日稱作‘天神下降日’。前文說過,在這一天,不能到四處收錢。”

         洪進鋒著《台灣民俗之旅》:“相傳十二月二十五日為天神下降賜吉凶之日,民間誠信此日為玉皇上帝率領天神天兵,代替二十四日昇天的諸神,下降巡視,以察人間善惡,並賜吉凶。一般民間為免觸犯天條,仍有諸多禁忌,如忌罵人、吵架、幹壞事、損害……等。又說,是日不能向人催債,否則雖被催討,亦可免還其債,以免冒瀆聖駕,招來凶厄。而各家神桌上,都要供奉清茶水菓及甜糖,香煙更要終日繚繞不能斷絕,以示歡迎天神的降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 接玉皇與天神下降是同一個節慶,乃玉皇或天神下降巡查人間,主要風俗即祭祀神明及不可做壞事,不然神明禀告玉皇,會招致禍殃。為何祂們會在這一天巡視人間呢?原來十二月廿四為送灶日。但福建及潮州人的不僅僅只送灶君,閩潮的送灶叫做“送神”,是連同家裡一切神明都送回天庭玉皇禀告人間善惡。送走了神明,家裡沒了神明保庇,壞人也肆無忌憚地可以大作壞事。為了避免這些事發生,於是玉皇親自下凡或派遣天神下降巡視人間,繼續監督人間的善惡。所以就有了接玉皇或天神下降的風俗,希望人間繼續有神明保庇和監視。如此一來,我們繼續獲得神明保護,壞人也有神明監督著不敢胡作非為。

         十二月廿四本是送灶君的習俗,但民俗是會演變的,在閩潮卻轉變為送走一切神明,讓祂們回天庭與玉皇禀告及團圓過年,或許很多人無法認同,認為是送竈君而不是送神。其實這是人性化的一個演變,我們的風俗及信仰,本來就是“人”的信仰,也會把天上神明都當作人來對待,他們也需要一年數日的休假日,他們也需要與玉皇上帝一起團圓過新年。當了解人性化的民間信仰,那就明白了送竈的演變為送神。

《星洲人》電子版專欄,文:李永球,2023年1月4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