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胡瑛 |
![]() |
邱陞蘊 |
拙作《移國-太平華裔歷史人物集》裡收錄了一位人物——邱陞蘊。關於他生平,書中提到:“生卒不詳。閩塚董事、橡膠商。原籍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三都新安社人,啟店‘新福春’於馬結律139-141號,初期從事何種生意不詳,後期發展橡膠種植業。曾任1894年都拜福建公塚董事。市內閩幫廟宇、塚亭碑記常見其‘新福春’之捐款。20世紀初葉卒於檳城,夫人胡瑛(1870-1951年),遺下四子二女,計為:衡彬、明德、衡炳、衡結、紅絨、後亞……”。我是訪問他的一位孫(明德之子)並進行田野調查,而獲得點滴資料而寫成其史。其孫說其祖父逝於檳城,不知其墳墓所在。而我在太平福建公塚尋獲其祖母(邱陞蘊夫人)之墓。
《移國》邱陞蘊一文裡,也寫出其兒子們的簡史:“次子明德在太平馬結律自創振德公司,經營汽車零件業,後轉做輪胎生意兼輪胎製造業,由人工一件件製造,戰後競爭不過現代化輪胎工廠而結束營業,哲嗣後來繼承其店,改為修理內外輪胎,迄1999年方休業。三子衡炳,新加坡萊佛士學院教育系畢業,為本市聖喬治教員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日本南侵,衡炳投筆從戎,改任馬來亞聯邦義勇軍,不幸於新加坡戰場上光榮犧牲,遺體遍尋不獲,遺孀王玉池,為頭家王鼎押之次女。”
以前就在1894年福建公塚(舊塚)的碑記上,查獲邱陞蘊是董事之一,包括李邊坪、柯祖仕、黃則諒、邱如語等人。《移國》出版後,又在1909年的一份《憲霹靂報》上,找到一塊面積14依格多的土地,信託人姓名是:Lee
Peh(李坪),Khoo Cheng Siew
,Khoo Eng Yam,和Khoo Seng Hun。這塊土地註明屬於閩幫(福建會館)作為埋葬已故福建鄉親的用途,但政府已經收回此地。我推測Khoo
Seng Hun就是邱陞蘊,蓋因福建話的陞讀作seng,蘊讀音為un或oon,但hun也音近蘊。依此憲報推論,他也是早期閩幫福建會館的產業“信託人”之一。
最近聯絡了邱氏的另一位孫(明德的另一名兒子),他說其祖父逝於何處葬於何處均不詳,沒人知道他在哪裡逝世。其父邱明德出生於1903年,祖父是在其父親很小的時候離世,祖母胡瑛(1870-1951年)在他9歲之際離開人間。邱明德於1930年(31歲)結婚,問及其祖父母的紅毛姓名,他提供給我的是Khoo
Seng Oon與Oh Eng。蘊的福建話準確讀音為oon,憲報上的hun在於聲母的“h”不正確。這是個頭痛問題,早期華人姓名的羅馬拼音,經常出現混亂現象。一個人名的拼音可能會有幾個不同的拼寫。舉些例子,太平閩幫領袖李邊坪,他的姓名羅馬拼音就有兩個:Lee
Pean Peh\Li Pi;王開邦:Ong Khai Pang\Ong Khye Pang\Ong Khay
Pang;柯水成:Kwa Chui Seng\Quah Chooi Seng;黃則諒:Ooi
Chaik Leong\Wee Leong\Ui Ah Liong。
邱陞蘊的紅毛姓名羅馬拼音為Khoo
Seng Oon,可謂無疑。至於Khoo Seng Hun,我揣測也是他的另一個羅馬拼音姓名。希望以後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料與證據來證明之。邱陞蘊在太平只留下碑記和憲報裡關於他的捐緣記錄,還有擔任福建會館的公塚董事及信託人,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逝於哪裡?墳墓在哪裡?連其身邊最親的家人也不知道,迄今依然是個謎!
《星洲人》電子報專欄,文:李永球,圖:邱陞蘊之孫提供,2025年9月19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