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8月31日 星期六


李永新著《正月初九天公生-馬來西亞拜天公禮俗》

 第一本關於拜天公的書籍,拜天公盛行於中國多個地方,不僅僅在福建閩南。書中對於拜天公的供品有詳細的介紹,對於祭祀儀式,補運方式,馬來西亞多個地方拜天公的風俗習慣都有詳述。

RM45(馬幣45元),馬來西亞各大書局,新加坡草根書局、城市書房,台灣台北誠品書局亦有售賣。

有意購買者請電郵聯絡作者:engkew@gmail.com

2024年8月26日 星期一

安順保順宮遊境


 農曆五月十八日,霹靂安順的保順宮(老籃公祖)慶祝宮慶日,今得該宮神明指示舉辦遊境,這是時隔十餘年才主辦的一場遊行。

根據該宮法師饒詠善道長稱,該宮創於光緒十九年(1893年),創辦人為曾瑞生、曾廖皮、駱娘、曾江水、億伯。相傳當年保順宮的地段是膠園,該地有一白蟻窩,地主馬來友族要在此地段建築一房屋,每當欲建築時,會有某種原因而無法完成,地主懷疑鬼祟作怪,決定把地段給賣了,曾君是地主專請的人力車夫,地主就將此消息告知,於是曾君就帶有通靈的堂弟曾江水君前往地段看看,發現不是鬼祟作怪而是本境地主老籃啅,老籃啅為不受騷擾而將工程刻意破壞,曾君決定買下此地段,一來可建房屋,二來可建廟供奉老籃啅庇護合境平安。於是曾君前往峇眼巴碩奉請籃啅香火供奉,起初是以潮洲柑的木板釘神龕來供奉,由於老籃啅有求必應,保境佑民,鄉親們都稱他為‘老籃啅公祖’,很快的曾君與億伯帶領鄉親們同心協力築起小小宮廟,雖是小宮廟但老啅公祖慈悲為懷,以靈薟指點迷津,以藥驅除百病,靈驗無比,亦有扶乩為善信消災解難,善信日漸眾多,在公元1918年重建該宮,再經過多次的裝修與美化,才有今日的老啅公祖的廟宇,在今年2015年該宮理事將宮廟油漆粉一番還加上新元素3D壁畫彩繪吸引不少信眾。


宮內供奉其中一個創辦人兼地主的神主牌,即曾瑞生與陳挽夫婦之神主,由其兒子坤成、秋成奉祀,祖籍是福建惠安縣。


保順宮主祀兩位籃公,一是友族的回教長老,一是華人的法師(道長)籃啅,副祀的左龕為關聖大帝、右龕是福德正神,左廂供奉拿督加拉末,右廂奉祀觀音佛祖。

遊境前一晚,饒道長先在廟內誦經祝禱,善信們捧香跟隨,也有六隻活羊被帶來給神明祝禱一番,翌日就殺了祭祀。廟方延聘西江月閩劇團演梨酬神,並扮演三仙賀壽。


遊境一大早,戲班先來鬧廳,饒道長主持淨壇、請神、開路儀式,禀報當地土地神靈,今日有某宮神明出遊巡境,凶神惡煞等不得擾亂,眾神明等務必保庇合境平安云云。過後就出遊安順舊市區了。隊伍眾多,主要來自安順一帶,甚至有太平及檳城的到來參與。隊伍主要是神轎、神車、乩童、旗幟、弄龍、弄獅、八仙等。由一對大鑼開路,大鑼前各有一枝青旗及一枝白旗。


安順遊境的特色是金鼓的敲擊法分兩種,一是類似太平的四下打法,卻略有不同之處,即
“XXXX,XXXX,XXX,XXX,XXXX”。另一種類似檳城的打法“XX,XX,XXXXX。此外是旗幟隊員,每到路口就會繞圈子並大聲吶喊“發啊,發啊,發啊”等等。近年來,也有引進台灣的官將首風俗,另外,也有“鑽轎腳”,即善信們跪在街道上排成長龍,神轎從善信們上面抬過,祈求神明保庇平安除病,消災解厄,逢凶化吉等等,一些印度同胞見狀,也紛紛參與鑽轎腳,跪在路上排成長龍讓神轎從上面抬過,當神轎過時,隊員吶喊:“互汝(給你)興興興,互汝旺旺旺,互汝發發發……”(檳城三江廟);保順宮主廟則喊“興、旺、發”。

 

《星洲人》電子報專欄,圖文:李永球,2024年7月24日

2024年8月15日 星期四

蚯蚓噴風·蝨子牛蜱


 福建話的蚯蚓噴風(吹風Kau un pun hong),是指小孩子陽具腫脹的疾病。蚯蚓在北馬福建話也叫“查進”(借自馬來話cacing,故也叫做“查進噴風。這種病狀民間認為是小孩子在草叢玩耍時,遭蚯蚓吹導致。更有迷信的說法是,在外面亂小便,尿到“籃卓公”神明,籃卓公生氣而懲罰他的陽具腫大,實在危言聳聽。比較正確的因素是細菌感染所致,也有說是包皮過長沒法翻開來洗,污垢導致發炎腫脹。

引起此疾病,通常多是小孩子到野外草叢玩耍,所以民間才有了蚯蚓吹風的說法,實際上草叢裡很多細菌,極容易受到感染。當今的孩子極少野外活動,這種疾病也少見了。

對於“蚯蚓噴風”這個小毛病,民間的治法有數個。太平的黃阿生(1955年生)說,他與兄長們在小時候,經常患上這個疾病。其母親會以“火栱”(福建音:hue kong。即火筒、吹火筒)吹幾下氣就好了,他們兄弟之間也曾經互相吹火栱來治療此病,果然吹了後,陽具不久就消腫痊癒。他說,也有人是採用另一種方法,即是給鴨鵤(雄鴨)“呵呵”(鴨嘴咬)幾下也會好的。我也訪問了幾位曾經患上此症的友人,都說這些民間土法很有效

怡保龍頭岩住持李瑞芳道長稱,客家廣府人對於此病的治療,也是以“吹火筒”吹氣幾下。不過鐵火筒必須先得在爐灶裡燒熱,然後吹之,靠著熱氣吹之較為有效。他說此病的原因多數是“濕熱”所致,客家話叫做“發尿積”,就是小孩子濕熱導致小便不通順,因而陽具腫大。

火筒對於現代的人來說,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何物?它是一根中空的竹竿,或是以鐵等金屬做成的管子,是古早時爐灶裡生火的吹具,以嘴巴對著火筒吹氣,另一頭對著爐灶,當空氣源源不斷地往爐灶裡吹入時,火勢就會旺盛燃燒。火筒用於古早時的以柴炭燒火的爐灶,每當柴炭的火勢轉弱時,就得以火筒吹幾下氣,所謂風助火威,火焰因為有強風助力而轉大起來。

蝨是一種小昆蟲,主要以吸動物血液為生。人們對於吸血的小蟲極為討厭,蓋因被其吸血後,皮膚奇癢無比,欲消滅又不容易

以前家家戶戶常見“木蝨”(床蝨),它們躲藏在床板或草蓆縫隙間,或在牆壁地板處,把它擠壓死會有一股味道,類似本地沖泡的杏仁茶。人的頭髮上會長一種“蝨母”,藏在頭上會跳動,被叮咬很癢。古時候以椰油塗之,或者以藥水洗頭髮殺死之。草蜱生長在草叢裡,體積極小,一般上喜愛咬男性的睾丸,奇癢無比,塗抹烏風油或椰油,讓其掉下就痊癒。至於狗蝨、山豬蝨及牛蜱可謂同種類,通常會有兩隻,大隻底下負有一小隻的,抓獲擠壓死它,塗上膏藥就癒。

最難纏的是貓蝨,體積小又會跳,欲消滅它有點困難。它們成群跳在腳上吸血,導致腳部非常之癢,撓到破皮,欲捉它又會跳走,可塗椰油或噴射強力蚊油,必須經常檢查腳部消滅殆盡,不然真的癢到無法入眠。最最可怕的是長在“亞答”樹的亞答蝨,體積小到肉眼難見,鑽入皮膚內吸血,治法也是採用椰油塗抹之,因為受不了油脂而爬出來,隨後將褲子丟棄就行了。黃阿生曾經被亞答蝨咬過,癢到痛苦不已,無法睡眠,後來向馬來同胞求教,對方說:“華人被亞答蝨咬就‘半條命’。我們馬來人有個辦法就是塗抹椰油”就在馬來同胞教導之下,他才把亞答蝨完全解決之。

小小的蝨子,令人痛恨不已,很難除盡,尤其會跳動的,更是必須與之長久鬥爭,不然就沒得好好睡覺了。

 

《星洲人》電子報專欄,圖文:李永球,2024年7月10日

2024年8月4日 星期日

食伊的瀾·食飽買包


 今日來講兩句俗語,第一句是福建話俗語“食伊(他)的瀾(唾液、口水,講伊的話”;第二句是廣府與潮州俗語“食飽買包”。

食伊的瀾,講伊的話。這句俗語盛行於檳城北馬一帶,用北馬漳州音福建話念起來就押韻,“瀾nua”與“話ua”押韻。若是泉州音(盛行於中南馬及新加坡等地區)的“話ue”就不押韻。

這句俗語原本是形容嬰兒出世,過了四個月就開葷吃飯食葷,那時候,就由照顧者餵食飯菜,古早時的餵食嬰兒,照顧者先以調羹把飯菜舀起,然後放進嘴巴裡含一下。這有兩個作用,一試探飯菜會否過熱燙傷嬰孩;二以嘴巴含一下將調羹裡的飯菜弄成一團,讓嬰兒較容易吞食。就是因為先“含”一下的動作,飯菜因此會沾上照顧者的唾液,嬰孩吃進了他的唾液,就會講他的話了。

一般的照顧者會是母親或祖母,所以孩子就會學習到“母語”。其實孩子是跟隨照顧者學習講話的,並不是因為吃了對方唾液而會講對方的話。

此俗語也有人說成“食伊的瀾,聽伊的話”,意思是說,吃了照顧者的唾液,會聽他的話(順從其言不叛逆)

由於受到現代等思想的影響,一些年輕人開始覺得這種餵食法極為不衛生,尤其是老人家可能會有一些傳染病,或許會因而傳染給了小孩子,於是一些人就排斥給老人家餵食。可是,多年前曾經在報章閱讀到一些醫學報告說,成年人的”飯菜是好的,成人的唾液會幫助嬰兒的食物消化云云。關於嘴含飯菜的衛生問題,希望大家聽取專家的意見,本文只不過是在討論這句俗語的含意

然而,語言是會因為環境時代而演變的,甚至意思也會變成不一樣。食伊的瀾,講伊的話,後來衍變成為形容男人吃進了女朋友或妻子(或是相反的,女子吃了男朋友或夫君)的唾液之後,就會講對方的話了,甚至聽對方的話,不再聽從父母的言語。的確如此,許多人了不同語言的伴侶是成為夫妻,往往就懂得講對方的語言。因此人們戲謔稱這是因為吃了對方很多的唾液,才會講伴侶的話。設使不會講對方語言的,也會被笑稱“嘴瀾食無夠”(吃不夠對方的唾液)。


廣府話與潮州話,都有一句俗語食飽買包”。大山腳的王山野先生說,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聽到這句俗語。當時有朋友解釋說:吃飽了經過賣包的地方,就隨口問一下多少錢,如果便宜就買下,過後肚子餓了或可當茶點來吃,如果貴就不買。意思是買不買不重要,反正我都不餓,倘若便宜就買下當茶點。總之這是無關重要的事,要不要均無所謂。

可是,語言會隨著環境時代而演變,“買、賣”無論是華語還是各種方言發音一樣,只是聲調不同。食飽買包,隨後竟然演變成為“食飽賣包”,買變成賣,意思不變,依然是形容人們吃飽空閒,做了無關要緊的事情,反正我都不缺錢,賣包只是消遣過日子。

王君說,還有一句具有同工異曲之妙是粵語的“路過問棺材”。路人經過棺材店,問老闆棺材多少錢?而他沒進入店內,顯然不是要用到,而是問“爽”或是同行來探聽價格行情,通常老闆都不理這些路人。食飽買包與路過問棺材的意思基本上同樣。

語言民俗很有趣,會隨著環境時代而“變身”。“食伊的瀾,講伊的話”是形容嬰孩吃了長輩的唾液而懂得講起他的語言,後來竟變化為情侶或夫妻互相吃了對方唾液而會講對方的話。“食飽買包”卻演化成為“食飽賣包”。買變成賣,實在耐人尋味!

 

《星洲人》電子報專欄,圖文:李永球,2024年6月26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