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間有一些奇才,擅長編造一些諧音故事來娛樂人們,雖都是杜撰,但卻引人發噱。網路上流傳的“皇上駕崩”,就屬於這類杜撰的故事。
傳說福建有個人家貧窮至極,就把孩子閹割送到皇宮當太監,第一天上班就在廚房幫忙,他不曾讀書,剛學了一些官話。午膳做好了,御廚就叫他去宣皇上用膳,他興高采烈地大聲而宣“皇上食飯”,“皇上”兩字他是以官話喊出,“食飯”則是用閩南語。若懂得閩南語(包括潮州話)的都知道,食飯tsiah
png諧音官話(華語)的“駕崩”。當大家一聽到“皇上駕崩”,無不失聲痛哭,慌作一團,驚恐萬分,大家奔走進皇宮,卻見皇帝好端端坐在龍椅上,當知道有人宣告他駕崩之後,皇上勃然大怒,就把這太監斬首了,後來才知道是閩南語的食飯,不是駕崩,冤枉處死了無辜的人。皇帝只好宣旨,今後不要再引進福建與潮州的太監,避免再出現皇上駕崩之事。從此以後,閩潮再也無太監了。
還有一個是西藏語的“扎西德勒”(表示歡迎,吉祥如意)。被有心人編造說是唐朝時,文成公主遠嫁西藏的松贊干布,她從長安啟程直赴西藏,一路顛簸頭暈腦脹,到了西藏她還不知道,就以閩南語問“這是都落?”,西藏人以為她是向大家問好,“這是都落”諧音“扎西德勒”,於是就成為藏語的問候語。
另外兩個是在我國杜撰的故事,一、潮州話的“旦密個”,二、海南話的“我無知”。
一、傳說中國潮州有個阿伯窮苦潦倒,決定南來馬來半島打拼。他收拾了包袱就乘船南來,其妻擔心他沿途發熱氣,便買了西瓜給他帶去南洋。當抵達馬來半島,一上岸他走到附近的樹蔭下便吃起西瓜來,這引起當地馬來人的好奇,圓滾滾的一大個,外青內紅的奇怪東西,見他吃得津津有味,便以馬來話問他:“阿伯,這是什麼?”他剛來到這裡,聽不懂馬來話,就不理睬他們,可是他們還是一直追問,最後他回了一句潮州話:“旦密個?”(dan mih gai。意為:說什麼?)馬來同胞以為此水果叫做“dan mih gai”,於是馬來話的西瓜就叫做“tembikai(諧音旦密個)”,即源自潮州話的“旦密個”。
二、傳說有個海南阿伯從中國南來馬來半島生活,有一天,他從山裡採了一種奇怪的果實(臭豆)回到家中烹煮,濃郁的味道四處飄揚而去,馬來同胞聞到味道而湧上其家,他煮好了就配飯品嚐,馬來同胞看著這種果實很特別,煮出來味道四溢,就好奇問他:“阿伯,這是什麼?”他也不知道這是何物,就回覆說:“我無知”(gua bo tai
。意為:我不知)馬來同胞以為此果物叫做“gua bo tai”,於是這種吃了有臭味的“臭豆”,就被馬來話叫做“buah
petai”(諧音我無知),即源自海南話的“我無知”。
上述的諧音故事雖然屬於虛構,但卻是先民的機巧創作,茶餘飯後聽之,趣味盎然,不亦樂乎!
《星洲人》電子報專欄,圖文:李永球,2025年4月4日
![]() |
臭豆,諧音海南話的“我無知” |